認識釘板畫的基本結構與製作方式。
探討幾何圖形、對稱與圖案設計的應用。
動手設計並製作獨特的創意釘板畫作品。
進行分組展示,觀察不同設計風格的特色。
分享創作心得與改良建議。
鉛筆:繪製設計草圖。
鋼尺:測量與校正線條長度與位置。
白膠:固定棉線或裝飾小物。
剪刀:裁剪棉線或裝飾材料。
木工虎鉗:固定木板以便操作。
迷你錘子:將釘子敲入木板。
彩色棉線:織出圖案與造型。
課程目標
讓學生認識釘板畫的基本製作方法與設計原理。
引導學生探索數學概念,如幾何圖形、對稱、比例。
培養學生的美感創造力與動手實作能力。
增強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解決問題與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釘板畫原理介紹(10 分鐘)
簡介釘板畫的發展與應用(藝術裝飾、數學教具)。
示範一個基本釘板畫作品,說明其數學與美學原理。
設計草圖繪製(30 分鐘)
學生以紙筆繪製釘板畫草圖。
討論設計中使用的幾何形狀與排列方式。
釘板製作(30 分鐘)
提供材料,指導學生依據草圖將釘子敲入木板。
教導安全使用工具與釘距的調整方法。
織線測試與觀察(10 分鐘)
學生利用彩線進行編織,嘗試不同路徑與圖案。
討論影響圖案效果的因素(如線條顏色搭配、角度與釘距)。
分組展示(20 分鐘)
比賽誰的釘板畫最具創意或最精細。
分享與交流(20 分鐘)
每組展示作品並分享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法。
同學間相互給予建議,提升設計與美感的多樣性。
符合SDGs指標
優質教育(SDG 4):透過實作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與美感學習效果。
性別平等(SDG 5):鼓勵男女學生公平參與藝術與數學結合的活動。
創新與基礎建設(SDG 9):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結構設計能力。
夥伴關係(SDG 17):透過分組活動,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與互助能力。
這份教案旨在透過製作與探討創意釘板畫,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原理並培養創造力與協作能力。同時,結合可持續發展目標,引發學生對學以致用的思考,激發他們將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