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藍晒(Cyanotype)的歷史與用途
探討「光還原反應」在藍晒中的應用
動手操作藍晒藥劑並製作創意杯墊
進行遮光素材排列設計與圖樣構成
體驗曝光、顯影的攝影類實作流程
進行作品展示、創作理念分享與回饋
教案主題:探索陽光與影子的魔法——藍晒杯墊製作
課程目標:
認識藍晒的歷史與化學反應原理
培養學生科學觀察、構圖設計及動手實作能力
實際操作光還原反應,提升化學應用素養
培養學生藝術美感與跨域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 第一節課
1. 藍晒介紹與原理引導(10分鐘)
介紹藍晒法的歷史背景及普魯士藍化學反應原理:
藥劑遇紫外光會發生「光還原反應」,形成藍色圖像。
2. 感光藥劑塗佈(20分鐘)
混合檸檬酸鐵銨與赤鐵氰化鉀
均勻塗佈於杯墊材料,陰乾備用
3. 遮光構圖設計(10分鐘)
使用植物、紙雕等素材排圖樣
準備進行日光曝光
🕑 第二節課
4. 曝光實驗與顯影(25分鐘)
在日光或UV燈下曝光 10–20 分鐘
清水洗去未感光區,留下深藍圖樣
晾乾成為成品杯墊
5. 成果展示與分享(15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藍晒作品
分享設計思路與學習心得
進行互評與創意討論
符合SDGS指標:
🎓 SDG 4 優質教育:結合化學與藝術實作課程,提升學生跨領域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 SDG 9 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認識感光技術與現代影像基礎,啟發創新應用與觀察能力
🖼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使用自然素材進行創作,提升學生對於城市美感與文化保存的重視
👫 SDG 5 性別平等:男女性學生皆能參與,鼓勵自由創作與多元表達
🤝 SDG 17 夥伴關係:培養合作完成藍晒實作流程,並促進學生之間的知識與美感交流
這份課程教案既重視科學素養又融入創意美感設計,是自然、藝術與實作兼具的跨領域學習典範。